版權所有 山東海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山東省日照市新興工業園 公司座機:0633-8846777 傳真:0633-8846588 Email:chinahnsw@126.com
科技園地
SCIENCE
新聞中心
集液態維生素原料、液態飼料添加劑、液態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研發、生產、推廣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
蛋雞生產常見問題診斷思路及解決方案
一、產蛋雞為何沒高峰?
問題描述:有的新母雞產蛋上到八成多就不動了,表面看沒病卻又不產蛋,無論換誰家的料產蛋仍上不來。
診斷思路:開產一致性、連產性差是問題的主要特征。重點觀察三點:
①品種怎么樣?
②飼料品質怎樣?
③亞臨床疾病狀況?是否存在衣原體、新城疫、禽流感、大腸桿菌、沙門細菌隱性或早期感染等。
解決方案:
①培育出具有最佳體重和體貯備的后備母雞是長期解決問題的方法。確保后備母雞開產時健康、整齊均勻而抗病力強,且無過量沉積脂肪。同時保證后備母雞上籠前的各種疾病抗體水平達到一定的高度;
②建議飼喂方案:育雛期:18-19%粗蛋白,2800千卡代謝能/公斤;生長期:15%粗蛋白,2750千卡代謝能/公斤;預產期:16%粗蛋白,2750千卡代謝能/公斤,鈣2%。
③預產期營養及加光照程序:見第一枚蛋(成熟體格)前2周改喂預產期料;一直到5%產蛋率。并根據產蛋率引導加光;
④一旦雞群未能達到預期的生產性能,大部分養殖戶僅僅考慮日糧的質量問題,除日糧外,有許多其他因素影響雞的生產性能,尤其是管理和環境方面的原因,而不能一味認定是飼料的問題;
⑤對于無產蛋高峰的雞群,對寡產雞或未開產雞(冠小,體輕,恥骨小于2指)進行淘汰,有多少淘多少,問題就解決了。(小編以為所推薦育雛營養有些偏低)
診斷評價:無論用什么樣的飼喂方案,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把后備母雞培育成高產高效的蛋雞群。生產中,往往由于在飼料、健康、雛雞質量和雞群管理上存在差異,有些雞群的表現就會優于別的雞群。因此,管理好導致雞群生產性能差異的各種因素,才是改進生產性能的最大潛力所在。
二、蛋雞產蛋率突然下降的原因?
問題描述:高峰期雞群經常發生原因不明的產蛋下降。檢查飼料、雞群及一般性管理程序未見異常,于是百思不得其解。
診斷思路:
①高峰期體重不足(原因1);
②疫病侵襲導致的下降(原因2);
③由環境、管理或營養引起的下降(原因3)。
具體原因分析:
原因(1):雞高峰期體重不足,會出現小蛋、高峰低于正?;蚋叻搴蠛芸煜碌默F象。
原因(2):傳染性疫病的侵襲最為顯著(如感染了強毒型、溫和型新城疫、變異性傳支、禽流感、呼吸道綜合癥等等),寄生蟲(螨蟲)的侵擾;
原因(3):雞舍內溫度、壓力和通風的改變(如:熱應激-氣溫超過27℃、氨氣蓄積等等);由供水裝置故障或開放飲水器中水深度不夠造成飲水不足;飼料一致性的改變或飼料營養成分不夠導致采食量的下降;母雞受到突然驚嚇,免疫接種,光照改變;飼養人員、飼喂時間等常規的任何變動;從營養角度看:營養素缺乏或不平衡在生產下降中起著重要作用。雞不能耐受大多數營養素的長期缺乏,許多營養素(如能量、蛋白質、食鹽、鈣等)缺乏的影響僅數日就表現出來,而微量營養素缺乏的影響需要較長時間表現出來(大于7天)。例如粗蛋白水平實質性下降時,日產蛋量也隨著降低?;加兄靖蔚碾u群(如高峰期雞只體重已超過4斤、產蛋少、停產雞只)。
解決方案:
①創造相對穩定的產蛋環境;
②應用優質全價飼料:充足的能量,蛋氨酸和賴氨酸將能預防影響家禽生產性能的大部分問題;
③預防各種疫病感染和減少應激因素。
三、蛋殼發白變淺(不鮮艷、不紅、褪色、畸形、沙皮、軟殼)的原因?
問題描述:很多養雞戶對蛋殼顏色十分關注,很在意蛋殼顏色的變化,并常常把它的變化與所喂的飼料聯系在一起。常見很多養殖戶發問:蛋殼又變白變淺了,是飼料的毛???還是雞又鬧什么毛病了?
診斷思路:
①蛋殼顏色的深淺由雞種決定的;
② 在品種相同的情況下,蛋殼色澤變淺褪色是與健康狀況密切相關的。疫病與蛋殼顏色亞臨床疾病常常侵害生殖系統,導致輸卵管病變,除造成產蛋率銳減、蛋殼變薄、無殼蛋增多外,并有蛋殼褪色、變淺、變白等典型的臨床癥狀。值得重視的是常常是呼吸道癥狀的疾病在影響著褐殼蛋顏色和生產性能;
③環境及飼養管理的變化也常常導致白蛋殼出現,蛋形成時期的應激(光照不穩定,持續高溫)也會使蛋殼變蒼白。
④一般來說,蛋殼顏色的深淺與蛋雞的飼糧營養無直接關系。一旦發現蛋殼質量問題時,人們自然會問飼料中是否缺鈣或其他的養分含量不足。對于長期飼喂養分(如VA)不足的飼料,蛋殼色素的分泌失常,造成蛋殼顏色變淺。更多的情況是由于雞群患病,消化機能紊亂而養分吸收不良,才出現與營養相關的殼蛋質量問題。此時,添加多種維生素會有效果,原因是提高了雞群的抗病力,強化了雞體的各項機能。
解決方案:
①首先要對可能引起問題的飼料配方、原料進行分析、檢查、判定。原料經常發生事故(如故意摻假或霉變)。接下來,著重檢查日糧以外的各個環節:如飼養環境、飼養程序、免疫預防、雞群狀態(判定雞群健康狀況)、雞齡(產蛋初期的蛋殼顏色相對較深,產蛋后期則變淺)等。
②對所用的飼料配方進行一次檢驗和微調,為產蛋提供更平衡充分的營養素,即依賴營養促進健康)。
③積極的疾病控制。一旦懷疑可能是溫和型新城疫引起的蛋殼問題,宜進行一次新城疫(IV 系或克隆30)的飲水免疫,使用劑量3-4倍即可。對于不明病因的呼吸道病癥引發的減蛋及蛋殼發白現象,可采取積極的對癥治療,同時補充優質電解多維,以強化營養、增強體質,切實改善飼養環境。
四、雞蛋蛋重偏輕的原因及改進?
診斷思路:
①蛋重下降通常蛋白質(蛋氨酸)降低的后果,這往往與采食量和原料變化相關。一定注意能量不足,體重下降引起的蛋重偏低;
②高溫造成的采食量下降往往是夏季雞蛋蛋重偏輕的主要因素;蛋雞最適環境為13-23℃,每升高1℃,采食量平均減少1.6克;32-38℃,每升高1℃,采食量減少3-4克;
③健康狀況:感染任何亞臨床疾病,都表現厭食和飲水量下降,明顯影響產蛋性能和蛋重。
解決方案:在正常狀態下,雞的飼喂應使營養素達到最大日采食量,炎熱季節的飼喂要點是:
① 降低飼料粗蛋白(最高為16%)、同時維持足夠的蛋氨酸(粗蛋白的2-2.5%)、賴氨酸(粗蛋白的5-5.5%)進食量;(由于動用蛋白質會產生更多的熱能,增加熱應激的可能性,恰當的蛋白質水平是合理的);
②補充油脂提高日糧能量水平(≥2750千卡/公斤)
③隨預期采食量的改變提高預混料的添加水平,保持鈣的日進食量3.5-4克和有效磷0.4克;
④熱應激時補加VC150克/1000斤飼料;
⑤有蛋殼問題時,可以使用蛋殼改良劑“紅亮美”,也可以考慮適量添加碳酸氫鈉,此時要檢測日糧鈉進食量并保證日糧適當的氯水平(因高含量氯離子可能有導致蛋殼變薄的傾向);
⑥增加飼喂次數和在當天溫度較低時喂雞,供給清涼飲水;
⑦在突然出現短期(3-5天)熱應激時,不要對日糧作任何調整;
⑧積極預防呼吸道病,提高體質。
五、采食量過高問題?
問題描述:每年在6-9月份進入產蛋高峰期的雞群,只要日采食量不少于115克,一般均能保證只日產蛋平均50-55克(料蛋比為2.3:1)。而一旦高于125克(體重1.9-2.1公斤的新母雞)將會影響養雞戶的純利潤!因此,采食量的高低也經常被提及和關注。
診斷思路:采食量偏高常涉及三方面因素:
①雞因能而食,當雞能量進食量不足時,必然會多采食一些;
②隨雞齡增加,體重增大,耗能增加,因而采食量增加;
③雞舍溫度偏低則雞群采食會偏高。
解決方案:保證最佳采食量的措施:
①盡量提高日糧能量水平,可限制麩皮用量,提高玉米的比例;
②當采食量不理想時,可適當添加0.5%的植物油或動物脂肪,有效提高日糧能量,減少飼料粉塵,改善適口性;
③控制好體重,產蛋期的適當限飼或定量飼喂,可以增強抗病能力及抗應激能力,提高產蛋效益。
六、癱雞現象
問題描述:在產蛋高峰前后母雞變跛并不愿站立,患病母雞通常退至籠的后部,又因為懶于飲水和采食,可能因缺水/饑餓而發生死亡。通常將早期跛足的籠養母雞拿到地面上平養,通常都能完全恢復。癱雞的發生率一般超過0.5%的雞群就認為有問題。早期識別病雞,它們看上去好像比較警覺,但仍產蛋。死雞可能脫水。發現最初的癱雞,剖檢可見:輸卵管中肯定有一個部分鈣化的蛋,卵巢上有許多發育程度不同的卵黃。時間久了,則卵泡由于營養素進食量的減少而退化。
診斷思路:癱雞現象增多一般有3個原因:一是籠養環境、二是高產、三是各種疾病引起(新城疫、梭菌毒素等)。
由于籠養環境導致運動不足;高產雞群癱雞往往是由于制造蛋殼的鈣供應不當所致。如飼喂缺鈣、磷、VD3飼料的雞在產蛋高峰時會出癱雞(生產上曾見到因不合格石粉(鈣含量25%)而出現癱雞和軟殼蛋增多現象)。
蛋殼沉積鈣質是在夜間,一枚蛋總共約需沉積1.7克的殼鈣。血鈣不足將動員骨鈣,時間久了,出現癱雞現象。
然而出現癱雞問題的最大原因是疫病問題。侵害神經系統的因素(如大腸桿菌毒素、新城疫、梭菌毒素等),在臨床上往往表現出與癱雞類似的現象。
如溫和型新城疫,往往表現為翅膀麻痹、腿腳麻痹,蹲伏,拉綠色稀便,不吃不喝等,瘦弱,外觀表現為癱雞,解剖癥狀可以看到胃腸內沒有飼料。
對于新城疫疫苗免疫不全的雞群一般會散發出現類似癱雞,有些獸醫稱之為“新母雞病”。
解決方案:
①預產期的鈣水平往往被認為是預防癱雞的關鍵;
②見第一枚蛋前2周更換2%鈣的預產日糧到5%產蛋率是恰當的;
③補充良好的鈣源:如用貝殼代替1/2的石粉。顆粒狀鈣占鈣源2/3;
④切實作好產蛋高峰前期一些重要疾病的預防,如肉毒梭菌、新城疫、大腸桿菌等。
七、蛋雞脂肪綜合癥?
主要原因:日糧低蛋白、低膽堿、高能量引起的產蛋雞脂肪肝。其次,采食過量,尤其能量攝入過量也是主要起因;例如:育成期飼喂了高纖維日糧的小雞在產蛋期會過量采食,更容易產生脂肪肝。此外,晝夜溫差大,也可刺激雞過量采食。
現場檢查:
①脂肪肝的死亡最終由肝臟出血所導致的;
②出現脂肪肝的雞群生產性能很難提高;
③某些霉菌毒素可引起與脂肪肝類似的問題;此外,脂肪肝可能與菜粕的使用有關。
解決方案:
①必須采取適當的預防措施。預產期防母雞過肥、高峰期限飼;
②提高日糧1-2%蛋白質似乎是降低脂肪肝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③發生脂肪肝時,日糧添加額外增加膽堿500毫克、甜菜堿500克,蛋氨酸500毫克、VB12 3毫克有一定的治療作用。④日糧中添加抗氧化劑:乙氧喹150毫克/公斤,同時加50毫克/公斤VE可減少因出血造成的死亡。
八、蛋雞啄癖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診斷思路:啄癖導致育成雞2-3%的損失是常見的。對于產蛋雞而言,發生率雖不高,一般低于0.5%,但在整個產蛋期都會存在,對生產造成的損失比較大。
具體原因分析:
啄癖往往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
①雛雞階段,誘發因素可能是:光照過亮(陽光照入雞舍);舍溫過高(通風不良);斷喙不當;入舍雞羽毛發育不良;飼養密度過大;營養素不足:如供水、缺含硫氨基酸、鹽分、粗纖維;長期患腹瀉、呼吸道病容易導致營養不良。
②高峰期前后的發生的原因有:啄癖問題發生的原因是啄肛導致脫肛;后備母雞體脂肪過多;光照刺激過早;日糧蛋白質/氨基酸水平過高,引起大蛋?,F場檢查:體重較輕是高峰期雞群多發啄癖的主要的誘發因素。體輕的雞較神經質,采食低,營養素不足,更趨向于啄食別的雞只。為了早產大蛋,則給體輕的小母雞喂高蛋白/氨基酸日糧,會加重脫肛現象。如果進一步與增光相結合那么就常導致產較多的雙黃蛋現象。
解決方案:
①避免啄肛最有效措施:保持低光照強度;
②提高育成雞群整齊度;
③防止過早飼喂高蛋白飼料;
④提供合理飼養環境,提供充足飲水。⑤添加啄立停,輔助治療。
九、雞群免疫失敗的原因?
影響雞群免疫質量的因素:
①疫苗的來源、菌株、母源抗體的水平、免疫人員的經驗、應激、稀釋液和疫苗保存、針頭是否清潔等等。
②飼料、雛雞、雞群健康的各個環節都存在相當程度的差異;
③飼養者的素質。
解決方案:
①改善營養狀況;
②持續健康管理:有效的預防+徹底的衛生消毒想結合,保護家禽免遭感染。診斷評價:在很多情況下,飼料廠和免疫人員對雞的營養和健康方面影響大于營養師和獸醫。忽略細節,就會造成管理問題、飼料問題、健康問題。只有全面持續改進生產,持之以恒。十、雞只腹瀉的原因及對策?診斷思路: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腹瀉的原因比較復雜,常見的拉稀分兩種,一種是細菌、病毒引起的拉稀,這可以用改善衛生、使用抗菌劑治愈。另一種是飲水多引起的“拉稀”,是生理反應。通過雞舍通風降溫也可以改善。高溫時,雞本能地通過喝水、多泌尿帶走體內熱量,并非飼料某因素所致(減鹽危害更大)。另外,新母雞剛上高峰時,代謝旺盛,喝水多是正常的。
預防關鍵措施:
①不斷改善管理,加強營養,有效預防,積極治改進;
②配制日糧,精確稱量石粉、鹽的用量;
③不用發霉變質的劣質原料;
④提供清潔的飲水;凈化疾病,適時免疫,有效消毒;
十一、雞只呼吸道綜合癥原因以及對策?
問題描述:具有呼吸羅音,咳嗽,噴嚏,呼嚕 ,腫臉,腫眼,怪叫,甩頭等病征的一大類疾病的總稱。最常見的病因:新城疫、傳支、傳喉、禽流感、支原體、大腸桿菌等。
預防關鍵措施:
①作好常見病的免疫預防;
② 在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保溫、補充優質電解多維、提高抗病力;
③環境控制:良好的通風是減少呼吸道病的最好藥物。
十二、育成雞體重不達標的問題
每年春季育雛,育成雞的體重往往不容易達標。對體重偏輕的成因分析,可追溯到“育雛階段”。育雛階段(6周齡前)的飼養管理水平與育成雞體重、體格發育關系密切。
如育雛階段的飼養管理措施不當(如密集飼養、舍溫過高或過低、頻繁抓雞、免疫接種與用藥),都可導致雛雞應激加大,其采食量受到抑制而無法吃到足夠的飼料,有時,即使攝入了足夠的飼料,但因營養素主要用于抗病與抗應激上,那么雞仍僅表現為“干吃不長”或緩慢生長。
為防止育成雞體重偏輕,就從育雛開始抓起,盡量減少對雞群的“折騰”。
對策:堅持定期抽測體重(如每周一次),以此來評價飼養管理的優劣,及時發現問題和及時糾正。別等到“似乎感覺”體重不大時再急著補救而“催肥”,問題就不容易糾正了。
對于已經偏輕的雞群,仍要勻速的促進生長,不可過度“催肥”。有的采用“延長雛雞料”的喂法,來改進青年雞的體重,值得注意的是要同時重視采食量的提高。同時防止雞苗長成“小胖墩”(易脫肛、啄肛)。
因此,預防體重偏輕與預防體重偏重一樣重要,重視的時間愈早愈好。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予以刪除。